1955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授衔仪式,除了备受瞩目的元帅和将军外,众多校官同样表现突出。
根据相关统计资料,自1955年9月起,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晋升校级军官34643名。具体来看,大校军衔获得者1266名,上校4439名,中校8139名,少校20799名。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军队军官的晋升规模与结构。
这批校级军官的职务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正营(数量很少)、准团、副团、正团、副师、正师、准军和副军。营级军官通常最高到上尉,正常情况下不会授予校级军衔。正军级以上的军官一般都是将军,大校级别的相对较少。过去流传的“红军不下校”的说法,并不意味着所有红军都能获得校官军衔。根据政策规定,1937年7月7日之前参加革命的都算红军,但只有那些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(具体还要看所属部队和参加时间等因素),才能基本不受职务限制,大部分都能被授予少校军衔。
1955年授衔的开国校官,他们的革命生涯大多始于土地革命和抗战初期,主要来自八路军、新四军以及一些游击队,其中三十年代后期入伍的占了大多数。到了四十年代,加入八路军和新四军并被授予校级军衔的人就很少了。而解放战争时期加入解放军并获得校官军衔的更是罕见,这里不包括那些在解放战争中起义的国民党军人。
1955年授衔的校级军官,当时大多已过而立之年,鲜有30岁以下的。如今时光荏苒,近70载过去,这批老将的年龄普遍已近百岁,最年轻的也接近期颐之年。依照自然规律推算,这批开国校官如今健在者已是凤毛麟角,预计总数不会超过百人。
目前,新中国成立时期获得将军军衔的将领中,包括1961年和1964年晋升的,仅有三位健在。其中,年龄最长的已110岁(张力维将军于4月2日去世),最年轻的也有103岁。他们都是罕见的高龄老人。
实际上的第一批开国校官,除了1955年授衔的那批,还包括1961年到1964年期间晋升的校级军官。不过,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1955年首批授衔的校官,所以没提后面晋升的那些。我岳父是1922年生人,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加入新四军,1955年首次授衔时获得少校军衔,之后在1961年和1964年两次晋升,最终升至上校。如今他已经102岁了。
愿每一位为国家奠基的军校前辈们都能享有长久的安康与幸福!